導讀:為了有效解決人力成本高和看天做茶的兩大問題,近日廣西昭平縣知名茶企斥資近千萬,引入自動化紅茶生產線,并將多種高科技元素首次融入茶機械中,建設成一條紅茶初加工智能化生產線,大大解放了人力成本。隨著時代的進步,昭平茶企在制茶技藝中不斷融入了科技元素。
推廣茶葉機械化生產 促進茶產業轉型升級
推廣茶葉生產機械化 為進一步提高茶葉生產機械化程度,提升茶葉生產質量,加快推進農機現代化建設,9月27日,昭平縣2013年茶葉生產機械化示范現場會在該縣走馬鄉西坪茶園舉行。在茶葉機械采摘演示現場,茶葉機械化采摘、修剪的機械大顯神威,只見電動修剪機一會兒的功夫就將一排排茶樹修剪得整整齊齊;特別是機械化茶葉采摘機讓大家大開眼界。據了解,手工采茶一人一天最多只能采摘15-20公斤鮮葉,如采用機械采摘,一臺雙人采茶機一天可采茶800-1000多公斤。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機局副局長江垣德指出,昭平縣在茶產業機械化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提升了茶葉生產機械化水平,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他希望通過此次現場會,進一步提高昭平茶葉生產機械化程度,不斷提升昭平縣茶葉產業發展質量,打響“昭平茶”品牌,以點帶面,在全區推廣茶葉生產機械化技術,為做大做強全區茶產業而努力奮斗。
目前全縣茶園面積17萬畝,實施茶葉機械化技術生產的茶園達2萬畝以上,有效提高全縣茶園種植和茶葉采摘的機械化水平。自2009年茶葉生產機械化列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以來,昭平縣新增茶葉機械745臺(套),目前全縣茶葉加工企業近130家,擁有各種加工機械2200多臺(套),加工設備和加工工藝整體水平比較高。預計今年可生產干茶7500噸,茶葉綜合產值可達8億元。
引進自動化紅茶生產線 近日,昭平縣凝香翠茶廠從浙江春江茶葉機械有限公司引進了一條機電一體化不落地紅茶生產線。據了解,此生產線是廣西引進的第一條自動化紅茶生產線。
據悉,該生產線從茶青上機萎凋時間、萎凋溫度、入揉捻機茶青量、揉捻時間、發酵溫度、發酵時間、烘干溫度和烘干時間等生產流程,均采用參數設定,機電自動控制進行,即設定好相關參數后,茶青上機至干茶成品出機,期間過程不需要人為再次操作。該生產線與原來的單機生產相比亮點較多:一是茶青自進廠到干茶成品出機實行不落地生產,避免茶青受到再次污染,更符合食品生產的衛生要求;二是工人勞動強度降低,工作效率提高;三是產品的質量更容易于控制,產品質量將更加穩定等。
目前今年的茶季已近尾聲,昭平縣凝香翠茶廠正在抓緊時間利用不同質量和不同品種的茶青的進行試產,并總結各種不同原料生產最佳產品的參數。預計明年春茶開采時該生產線將正式投入使用。
自動化設備代替人工成趨勢 傳統茶葉加工均為人工操作,每批茶青至少上、下架各三次,而該設備采用全自動化攤青及上青系統已完全由設備代替人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茶葉的初制生產都依賴于手工采制,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每一泡好茶的誕生,總是凝聚了許多人的智慧與心血。據了解,一名制茶師傅每天平均能生產30斤左右的茶,而一條自動化設備全程智能化生產,能夠日產1噸的紅茶,全程操縱只需5個人,可以節約80%的人力成本。
俗話說,制茶更比種茶難,功夫不到白流汗。“現在愿意辛苦制茶的人真是越來越少了,更多的人愿意收茶、賣茶。”在茶行業已經待了十幾年的陳先生感嘆道,“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本來就稀缺的人力資源現在更緊張了,很多傳統手工制茶技術也得不到傳承。”而自動化生產線的誕生,解決了勞動力匱乏的現狀,無疑是茶業的重大的突破。
人力成本帶來的巨大壓力,推動了茶葉機械化發展,而利用現代高科技技術,實現茶葉的規模化、標準化、清潔化、節能化、智能化生產,實現品質與效率的‘雙軌’追求,也是諸多茶企選用自動化加工設備的原因。